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足夠優秀的,因為這意味著孩子會有一個不錯的前景和未來,於是家長們就對孩子開始施加無限大的壓力,給孩子布置很高的期望,並據此無限的要求著孩子。孩子若能扛住這種快節奏,實現了他們的期望還好,若孩子無法達到家長的期望,就會迎來暴風雨般的洗禮。但是家長們似乎只是一心要求著孩子,而不會真正地感受到孩子的苦楚,而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其實早都已經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嚴重的侵襲,即過度悲哀。
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給孩子報了一個演講比賽的名,希望孩子能夠從中得到鍛煉,而比賽的當天,恰巧同事臨時有一些事,所以便不能陪孩子一起參加考試,於是就托我照顧一下她的孩子。在上台前期,我明顯感覺到了孩子的局促不安,按理來說緊張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明顯是對自己的質疑更多一些,一直在和我說「阿姨,我能不參加了嗎?我覺得我不行,我不想讓媽媽到時候罵我……」孩子反反覆復地一直在強調自己能力不夠,怕自己做不好,而且還特別恐懼,由此可見,平時同事對這個孩子的要求一定很高,所以才造成孩子如此自卑的狀態。孩子自卑是因為家長期望過高現在的孩子普遍都具有一個特性,就是比較自卑,可是這並不符合當下社會對孩子們的憧憬。一直以來,衡量孩子的標準就是是否陽光和自信,而且教育理念中更多提及到的也是培養陽光少年,那到底是什麼讓孩子變得如此自卑呢?其實就是家長給孩子們製造的高壓力,可是對於此,很多家長又會表示質疑,我只是希望孩子變得更好,給他製造一個期許而已,難道這也是壓力嗎?更何況說沒有壓力哪有動力呢?
家長的思路其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度,只有在度量範圍內行事的時候,才能確保效果的可觀性。但是如果家長意識不到孩子承受能力的節點在哪裡,就是在一味地加壓,孩子一定會變得和自己理想狀態越來越遠。自卑是孩子肉里的刺自卑其實是影響力很大的一顆毒瘤,它不僅是孩子非常關注的一個點,更是對孩子的生活狀態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其實換種程度來看,每個孩子都特別渴望別人認可,被人喜歡,被人接受,至少那種感覺是很讓人欣慰的。但是有的時候,現實狀況根本不允許孩子達到這樣的境況,他們在沒有得到別人認可之前,就已經自己對自己開始質疑了。這是一個自我否定,自我懷疑,自我傷害的煎熬過程,也可以把自卑說成是孩子肉里的刺,無時無刻地不在折磨著孩子本身。其實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本身的能力不行,而是他們給自己設限太多了,並且受現實生活中不理想的影射太多了,因此才會在他們的內心中留下非常可怕的陰影。導致孩子一遇到問題的時候,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妥善的解決問題,而是怎樣去想自己哪裡不行,而這份影射有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家長,即家長的行為讓孩子變得自卑。
例如說平時在對於孩子的管教上,家長通常會給孩子製造很大的挑戰,而這份挑戰明明已經超過了孩子的實際能力,所以孩子即使再怎麼努力,也回來不會達到家長夢想的狀態。而且隨之而來的還有家長對孩子無限的指責和批評,孩子就此便會更加確立了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實,然後對於本身也就陷入自卑了。因此為了有效的杜絕孩子孩子變得自卑,家長一定要及時更正自己不合適的行為,以免對孩子造成更加糟糕的後果。家長的言語應比期望低30%為了讓孩子減少或者是避免自卑,家長應該試著減少對孩子的期待,即不要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使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表達的更含蓄一些,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舒服一點,焦慮也自然會少一點,從而對自己的信心也會更多一點。而我們也知道家長對於孩子的表達,主要是通過言語,所以大多數壓力都是來自於家長言語上給孩子創造的緊迫性。因此,我們就要在言語上做一些功夫了,即減弱我們在言語上給孩子的攻擊性,在言語上降低對孩子的期盼性,至少應該減少30%。
沒有哪個家長對孩子是沒有期望的,其實說實在的,每位家長在心裡都對孩子有著相關的構想,希望孩子學習上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性格上成為什麼樣的人等等。可是孩子是一種有思想有個性的生命體,不是每種對孩子的期待都能順應孩子的趨勢,從而成為現實的。我們更應該從孩子自身去出發,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並且給他們指定適合自己的計劃,之後再將這種期望有所保留的表達出來,爭取讓孩子能自發性的去完成,甚至能超常發揮,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而說到30%這一回事,其實很好理解,即家長將自己對孩子期望的話語不要完全傾瀉,至少要有所保留,表達出來70%,然後自己留下30%,這樣去和孩子表達的時候,孩子也能夠更好的接受,並且能順勢激發出自己更多的能量,然後主動地去完成那剩下的30%。其實不管是學習還是什麼,能讓孩子具有主導性去完成的話,效果總是最好的,關鍵是家長這樣做的時候,既能獲得孩子更好的接受效果,更能保護孩子脆弱的心理,使孩子不再那麼自卑了。所以一旦家長發現孩子過於自卑的時候,不要急著去責怪孩子,去找孩子身上的原因,而要多審視自身行為是否得當,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並及時去調整我們的行為和言語。今日互動:你期待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我是南夕媽媽,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告知)
自卑是孩子肉里的刺,想要孩子足夠優秀,家長應降低對孩子的期待
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足夠優秀的,因為這意味著孩子會有一個不錯的前景和未來,於是家長們就對孩子開始施加無限大的壓力,給孩子布置很高的期望,並據此無限的要求著孩子。
孩子若能扛住這種快節奏,實現了他們的期望還好,若孩子無法達到家長的期望,就會迎來暴風雨般的洗禮。
但是家長們似乎只是一心要求著孩子,而不會真正地感受到孩子的苦楚,而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其實早都已經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嚴重的侵襲,即過度悲哀。
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給孩子報了一個演講比賽的名,希望孩子能夠從中得到鍛煉,而比賽的當天,恰巧同事臨時有一些事,所以便不能陪孩子一起參加考試,於是就托我照顧一下她的孩子。
在上台前期,我明顯感覺到了孩子的局促不安,按理來說緊張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明顯是對自己的質疑更多一些,一直在和我說「阿姨,我能不參加了嗎?我覺得我不行,我不想讓媽媽到時候罵我……」
孩子反反覆復地一直在強調自己能力不夠,怕自己做不好,而且還特別恐懼,由此可見,平時同事對這個孩子的要求一定很高,所以才造成孩子如此自卑的狀態。
孩子自卑是因為家長期望過高現在的孩子普遍都具有一個特性,就是比較自卑,可是這並不符合當下社會對孩子們的憧憬。一直以來,衡量孩子的標準就是是否陽光和自信,而且教育理念中更多提及到的也是培養陽光少年,那到底是什麼讓孩子變得如此自卑呢?
其實就是家長給孩子們製造的高壓力,可是對於此,很多家長又會表示質疑,我只是希望孩子變得更好,給他製造一個期許而已,難道這也是壓力嗎?更何況說沒有壓力哪有動力呢?
家長的思路其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度,只有在度量範圍內行事的時候,才能確保效果的可觀性。但是如果家長意識不到孩子承受能力的節點在哪裡,就是在一味地加壓,孩子一定會變得和自己理想狀態越來越遠。
自卑是孩子肉里的刺自卑其實是影響力很大的一顆毒瘤,它不僅是孩子非常關注的一個點,更是對孩子的生活狀態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其實換種程度來看,每個孩子都特別渴望別人認可,被人喜歡,被人接受,至少那種感覺是很讓人欣慰的。
但是有的時候,現實狀況根本不允許孩子達到這樣的境況,他們在沒有得到別人認可之前,就已經自己對自己開始質疑了。這是一個自我否定,自我懷疑,自我傷害的煎熬過程,也可以把自卑說成是孩子肉里的刺,無時無刻地不在折磨著孩子本身。
其實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本身的能力不行,而是他們給自己設限太多了,並且受現實生活中不理想的影射太多了,因此才會在他們的內心中留下非常可怕的陰影。
導致孩子一遇到問題的時候,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妥善的解決問題,而是怎樣去想自己哪裡不行,而這份影射有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家長,即家長的行為讓孩子變得自卑。
例如說平時在對於孩子的管教上,家長通常會給孩子製造很大的挑戰,而這份挑戰明明已經超過了孩子的實際能力,所以孩子即使再怎麼努力,也回來不會達到家長夢想的狀態。
而且隨之而來的還有家長對孩子無限的指責和批評,孩子就此便會更加確立了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實,然後對於本身也就陷入自卑了。
因此為了有效的杜絕孩子孩子變得自卑,家長一定要及時更正自己不合適的行為,以免對孩子造成更加糟糕的後果。
家長的言語應比期望低30%為了讓孩子減少或者是避免自卑,家長應該試著減少對孩子的期待,即不要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使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表達的更含蓄一些,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舒服一點,焦慮也自然會少一點,從而對自己的信心也會更多一點。
而我們也知道家長對於孩子的表達,主要是通過言語,所以大多數壓力都是來自於家長言語上給孩子創造的緊迫性。
因此,我們就要在言語上做一些功夫了,即減弱我們在言語上給孩子的攻擊性,在言語上降低對孩子的期盼性,至少應該減少30%。
沒有哪個家長對孩子是沒有期望的,其實說實在的,每位家長在心裡都對孩子有著相關的構想,希望孩子學習上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性格上成為什麼樣的人等等。
可是孩子是一種有思想有個性的生命體,不是每種對孩子的期待都能順應孩子的趨勢,從而成為現實的。
我們更應該從孩子自身去出發,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並且給他們指定適合自己的計劃,之後再將這種期望有所保留的表達出來,爭取讓孩子能自發性的去完成,甚至能超常發揮,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而說到30%這一回事,其實很好理解,即家長將自己對孩子期望的話語不要完全傾瀉,至少要有所保留,表達出來70%,然後自己留下30%,這樣去和孩子表達的時候,孩子也能夠更好的接受,並且能順勢激發出自己更多的能量,然後主動地去完成那剩下的30%。其實不管是學習還是什麼,能讓孩子具有主導性去完成的話,效果總是最好的,關鍵是家長這樣做的時候,既能獲得孩子更好的接受效果,更能保護孩子脆弱的心理,使孩子不再那麼自卑了。
所以一旦家長發現孩子過於自卑的時候,不要急著去責怪孩子,去找孩子身上的原因,而要多審視自身行為是否得當,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並及時去調整我們的行為和言語。
今日互動:你期待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南夕媽媽,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