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琳妹育兒說(專註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和生命的延續,更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很多「職場女性」在榮升為「母親」角色之後,為了能夠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更全方面的照顧好家庭,都毫不猶豫的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從而不得不放棄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工作。
全職媽媽訴心聲:放棄工作後,生活似乎更糟了獨家全職太太懷抱孩子炒股忙
小可是我的大學同學,也是畢業後所有好友中第一個成為「准媽媽」的。上周末,小可邀請我們幾個好友去她家做客以分享自己即將成為媽媽的喜悅。
好友相見註定是一場久久無法結束的暢聊,小可的「准媽媽」身份更是為我們許久未見的友誼錦上添花。期間小可向我們提及了這麼一件事,瞬間成為大家爭相討論的熱度話題。
事情是這樣的,小可懷孕後在小區其他「孕媽」的推薦下加入了一個「寶媽育兒交流群」。這個群里的所有人都非常友好熱情,大家除了互相探討育兒方面的問題外還會偶爾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點滴。
有一天,一個昵稱為「小步舞曲」的「寶媽」突然在群里發起牢騷。這位「寶媽」表示自己原本是一家銀行的高級客戶經理,有了孩子之後為了給予孩子全身心的教育毅然選擇放棄工作回歸家庭。
然而當自己成為全職媽媽後,丈夫總是以她沒有經濟收入為由對她愛答不理。
本來是想著全身心地投入家庭和對孩子的教育,現如今面對丈夫這般冷漠的態度反而失去了處理生活的心思,家庭關係看起來似乎更加糟糕了。
小可說完,在座的所有好友也都爭相對此各抒己見。其中不贊同在有了孩子之後為了家庭放棄工作的好友佔大多數,僅有極個別好友對在有了孩子之後成為「全職媽媽」持贊同意見。
「全職媽媽」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比較敏感的社會話題,也是始終無法避免的社會現象。作為「職場女性」,之所以在有了孩子後選擇放棄工作、回歸家庭,無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內心中對其他人照顧孩子不放心,只相信自己;
很多女性在初為人母之後,都會突然變得敏感脆弱,下意識地對剛剛出生的孩子充斥著滿滿的保護欲。如果需要把孩子交給家裡的其他人代為照管,肯定是無法說服自己的內心選擇接受,因此放棄工作回歸家庭就是最好的選擇。
有了孩子之後,缺乏了處理工作的心思;
對於一些「寶媽」來說,她們堅定地認為倘若自己一旦分心思需要同時應對兩件重要的事情,最終可能會導致兩件事都做的不完美。
當面對在有了孩子之後同等重要的工作和家庭的天平時,她們為了避免兩者兼顧最終導致兩者都處理不完美的現象發生,選擇的砝碼最終傾向了家庭,不得不放棄了工作。
認為孩子的一切大於所有,只有放棄工作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還有一些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後,對孩子產生過分的保護心理,把孩子當作自己生命之重。因為愛孩子的心理過度,因此容易衍生出很多比較極端的認知。
於是在這些極端思維的影響下,認為只有放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陪伴孩子中,才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做法,才能教育引導出懂事優秀的孩子。
首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調查研究表示:全職媽媽的焦慮指數位列第三,僅次於從事金融與互聯網行業的媽媽們。
由此可見,全職媽媽這樣的群體,不會因為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而降低焦慮,反而會大大增加。成為全職媽媽在無形中還會給「寶媽」本人以及家庭生活帶來系列負面影響。成為全職媽媽,就是主動放棄了與外界的聯絡權
毋庸置疑,成為全職媽媽後所有的重心都會圍繞著孩子與家庭轉,打交道的所有人與事也都不會脫離家庭生活這個交際圈。
久而久之,便會失去更多與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聯絡的機會,最終因為圈子的局限性慢慢與這個多姿的世界脫節,當想要再次融入時因為相隔已久便會顯得格格不入。
成為全職媽媽,更容易導致諸多不良心理問題產生
很多女性在成為全職媽媽後,整天忙碌於家庭日常瑣事,再和身邊有工作的家人朋友接觸時,常常會因為沒有話題而陷入尷尬。
長此以往,身心都會感到孤獨,也會漸漸陷入對自我個人價值的懷疑,於是鑽進思維的牛角尖,從而容易導致內心的敏感、自卑、孤獨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問題的產生。
成為全職媽媽,更容易缺乏生活的話語權
自我價值體現和經濟收入向來都是一個人保持自我最大的底氣,而放棄工作成為全職媽媽毫無疑問就斷了經濟收入來源。如果家庭成員對全職媽媽能夠做到足夠理解和極大尊重,尚且可以不必為斷了經濟來源而少了底氣。
但倘若家庭成員對全職媽媽角色哪怕有一丁點不滿,都會置全職媽媽於被動,從而容易導致全職媽媽丟失了生活中的話語權。
湖南衛視的一檔親子綜藝《媽媽是超人》中演員胡可曾在面臨放棄工作成為全職媽媽的選擇時表示,如果一個媽媽為了孩子放棄了工作,放棄了自己,那麼她也就無法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
其實正是如此,作為媽媽對孩子負責的前提首先應當是對自己負責,「好媽媽」是可以工作家庭兩相顧的。
對孩子寸步不離的陪伴抵不過以身作則的示範
成為全職媽媽是可以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見證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然而卻失去了最珍貴的自我追求,孩子所能感受到來自於母親的也就只是寸步不離的陪伴。
而一個可以兼顧工作家庭、勇於追求自我的媽媽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這樣的言傳身教其實比寸步不離的呵護更為重要。
兼顧家庭的同時處理好工作,更是對孩子的最大保障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來自於母親的呵護陪伴,但更離不開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如果一個母親基於放棄自我來滿足對孩子的全身心陪伴、還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物質保障大打折扣,如此不僅會讓孩子感受不到來自於母親榜樣般的力量,還會讓孩子因為物質條件無法得到保障而失去很多精神層面美好的追求機會。
全職媽媽的過分呵護更易導致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孩子更需要來自於母親健康平衡的愛
成為全職媽媽後,全部的心思都會圍繞著孩子轉,自然因為過分呵護孩子的心理所致更容易產生對孩子的一系列溺愛行為,反而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而一個既可以處理好工作,又能夠權衡好親子教育的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給予的愛會更為理智平衡,更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若非客觀因素所致不得不成為全職媽媽,作為母親,切忌出於對孩子過分的保護與過度的愛而放棄工作全身心投入家庭。
「好媽媽」一定是在不放棄自我的同時更好的教育著孩子,只有能夠處理好工作和家庭兩者關係的媽媽,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亦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對於放棄工作、回歸家庭的全職媽媽你如何看待?作為母親,你會如何處理好工作與家庭兩者之間的關係?
「媽媽,辛苦了」,對一個「好媽媽」來說,工作和家庭不是單選題
文/琳妹育兒說(專註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和生命的延續,更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很多「職場女性」在榮升為「母親」角色之後,為了能夠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更全方面的照顧好家庭,都毫不猶豫的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從而不得不放棄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工作。
全職媽媽訴心聲:放棄工作後,生活似乎更糟了
獨家全職太太懷抱孩子炒股忙
小可是我的大學同學,也是畢業後所有好友中第一個成為「准媽媽」的。上周末,小可邀請我們幾個好友去她家做客以分享自己即將成為媽媽的喜悅。
好友相見註定是一場久久無法結束的暢聊,小可的「准媽媽」身份更是為我們許久未見的友誼錦上添花。期間小可向我們提及了這麼一件事,瞬間成為大家爭相討論的熱度話題。
事情是這樣的,小可懷孕後在小區其他「孕媽」的推薦下加入了一個「寶媽育兒交流群」。這個群里的所有人都非常友好熱情,大家除了互相探討育兒方面的問題外還會偶爾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點滴。
有一天,一個昵稱為「小步舞曲」的「寶媽」突然在群里發起牢騷。這位「寶媽」表示自己原本是一家銀行的高級客戶經理,有了孩子之後為了給予孩子全身心的教育毅然選擇放棄工作回歸家庭。
然而當自己成為全職媽媽後,丈夫總是以她沒有經濟收入為由對她愛答不理。
本來是想著全身心地投入家庭和對孩子的教育,現如今面對丈夫這般冷漠的態度反而失去了處理生活的心思,家庭關係看起來似乎更加糟糕了。
小可說完,在座的所有好友也都爭相對此各抒己見。其中不贊同在有了孩子之後為了家庭放棄工作的好友佔大多數,僅有極個別好友對在有了孩子之後成為「全職媽媽」持贊同意見。
「全職媽媽」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比較敏感的社會話題,也是始終無法避免的社會現象。
作為「職場女性」,之所以在有了孩子後選擇放棄工作、回歸家庭,無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
內心中對其他人照顧孩子不放心,只相信自己;
很多女性在初為人母之後,都會突然變得敏感脆弱,下意識地對剛剛出生的孩子充斥著滿滿的保護欲。如果需要把孩子交給家裡的其他人代為照管,肯定是無法說服自己的內心選擇接受,因此放棄工作回歸家庭就是最好的選擇。
有了孩子之後,缺乏了處理工作的心思;
對於一些「寶媽」來說,她們堅定地認為倘若自己一旦分心思需要同時應對兩件重要的事情,最終可能會導致兩件事都做的不完美。
當面對在有了孩子之後同等重要的工作和家庭的天平時,她們為了避免兩者兼顧最終導致兩者都處理不完美的現象發生,選擇的砝碼最終傾向了家庭,不得不放棄了工作。
認為孩子的一切大於所有,只有放棄工作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還有一些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後,對孩子產生過分的保護心理,把孩子當作自己生命之重。因為愛孩子的心理過度,因此容易衍生出很多比較極端的認知。
於是在這些極端思維的影響下,認為只有放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陪伴孩子中,才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做法,才能教育引導出懂事優秀的孩子。
首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調查研究表示:全職媽媽的焦慮指數位列第三,僅次於從事金融與互聯網行業的媽媽們。
由此可見,全職媽媽這樣的群體,不會因為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而降低焦慮,反而會大大增加。
成為全職媽媽在無形中還會給「寶媽」本人以及家庭生活帶來系列負面影響。
成為全職媽媽,就是主動放棄了與外界的聯絡權
毋庸置疑,成為全職媽媽後所有的重心都會圍繞著孩子與家庭轉,打交道的所有人與事也都不會脫離家庭生活這個交際圈。
久而久之,便會失去更多與外界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聯絡的機會,最終因為圈子的局限性慢慢與這個多姿的世界脫節,當想要再次融入時因為相隔已久便會顯得格格不入。
成為全職媽媽,更容易導致諸多不良心理問題產生
很多女性在成為全職媽媽後,整天忙碌於家庭日常瑣事,再和身邊有工作的家人朋友接觸時,常常會因為沒有話題而陷入尷尬。
長此以往,身心都會感到孤獨,也會漸漸陷入對自我個人價值的懷疑,於是鑽進思維的牛角尖,從而容易導致內心的敏感、自卑、孤獨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問題的產生。
成為全職媽媽,更容易缺乏生活的話語權
自我價值體現和經濟收入向來都是一個人保持自我最大的底氣,而放棄工作成為全職媽媽毫無疑問就斷了經濟收入來源。如果家庭成員對全職媽媽能夠做到足夠理解和極大尊重,尚且可以不必為斷了經濟來源而少了底氣。
但倘若家庭成員對全職媽媽角色哪怕有一丁點不滿,都會置全職媽媽於被動,從而容易導致全職媽媽丟失了生活中的話語權。
湖南衛視的一檔親子綜藝《媽媽是超人》中演員胡可曾在面臨放棄工作成為全職媽媽的選擇時表示,如果一個媽媽為了孩子放棄了工作,放棄了自己,那麼她也就無法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
其實正是如此,作為媽媽對孩子負責的前提首先應當是對自己負責,「好媽媽」是可以工作家庭兩相顧的。
對孩子寸步不離的陪伴抵不過以身作則的示範
成為全職媽媽是可以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見證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然而卻失去了最珍貴的自我追求,孩子所能感受到來自於母親的也就只是寸步不離的陪伴。
而一個可以兼顧工作家庭、勇於追求自我的媽媽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這樣的言傳身教其實比寸步不離的呵護更為重要。
兼顧家庭的同時處理好工作,更是對孩子的最大保障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來自於母親的呵護陪伴,但更離不開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如果一個母親基於放棄自我來滿足對孩子的全身心陪伴、還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物質保障大打折扣,如此不僅會讓孩子感受不到來自於母親榜樣般的力量,還會讓孩子因為物質條件無法得到保障而失去很多精神層面美好的追求機會。
全職媽媽的過分呵護更易導致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孩子更需要來自於母親健康平衡的愛
成為全職媽媽後,全部的心思都會圍繞著孩子轉,自然因為過分呵護孩子的心理所致更容易產生對孩子的一系列溺愛行為,反而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而一個既可以處理好工作,又能夠權衡好親子教育的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給予的愛會更為理智平衡,更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若非客觀因素所致不得不成為全職媽媽,作為母親,切忌出於對孩子過分的保護與過度的愛而放棄工作全身心投入家庭。
「好媽媽」一定是在不放棄自我的同時更好的教育著孩子,只有能夠處理好工作和家庭兩者關係的媽媽,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亦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對於放棄工作、回歸家庭的全職媽媽你如何看待?作為母親,你會如何處理好工作與家庭兩者之間的關係?